关闭导航
首页 实时讯息

江苏抗战志略⑨|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2025-08-14 11:14:00 浏览:0

淮南津浦路东地区位于津浦铁路以东、淮河以南、大运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其中包括江苏省的江都、高邮、仪征、六合、江浦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徐州失守以后,这一地区随之沦陷。1939年4月24日,中共中央电告东南局、中原局并转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明确提出:“目前我党我军在皖东的中心任务是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和巩固我军成为皖东抗日武装的主力,并积极向东、向北发展,建立后方,而不是单纯的以控制两条铁路为目的。”

淮南根据地的骆腾云互助组


为了适应工作重心由交通破击战向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转变,4月下旬,中原局决定将原有的中共皖东工委改为苏皖省委,刘顺元任书记。5月上旬,苏皖省委组成路东临时前委,由方毅任书记,率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二营和战地服务团进入津浦路东地区,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与此同时,新四军军长叶挺、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等人从皖南到达皖中视察,检查部署新四军第四支队向东发展的情况。5月上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兼任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任副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兼政治部主任。7月,以第四支队八团为基础,组建新四军第五支队,担负开辟津浦路东苏皖边区的任务,罗炳辉、周骏鸣分任正、副司令员,郭述申任政委,下辖3个团。不久,第五支队全部东进苏皖边区抗日。苏皖省委为配合第五支队行动,成立了中共津浦路东工委,李世农任书记。党组织和部队政治机关积极宣传群众,扩大部队,开展统战工作。在罗炳辉司令员指挥下,第五支队取得两次收复来安城的胜利,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同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为加快向苏北发展并打通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联系,派第二支队四团组成苏皖支队渡江北上,向大运河以西发展。陶勇、梅嘉生分任该支队正、副司令员,卢胜任政委。12月18日,苏皖支队在仪征月塘集痛击由扬州、六合等地来犯的日伪军,毙伤日伪军100余人。1940年1月中旬,新四军第五支队与苏皖支队在六合竹镇会师,并协同作战,连续击退六合、天长来犯的日伪军,在两县边境的横山一带毙伤日军100余人、伪军200余人,初步打开了津浦路东地区的抗战局面。此时,中原局决定撤销苏皖省委,在皖东的津浦铁路以东、以西地区分别成立省委。张劲夫、方毅、刘顺元先后任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李世农、祁式潜等人为委员。

1940年2月7日至16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半塔集召开政治工作会议,邓子恢到会传达了中原局三次会议精神。这次会议使全支队指战员思想解放,信心倍增,对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大规模进攻起了重要作用。3月21日至4月8日,顽固派韩德勤乘新四军第五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开赴津浦路西地区作战之机,集结10个团共1万余兵力进犯津浦路东地区,重点围攻驻半塔的第五支队后方机关。当时,半塔仅有第五支队教导队及少数留守部队,指战员们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支援下奋起自卫,激战七昼夜,保卫了半塔阵地。随后,第五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等部回师路东,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也派挺进纵队火速西援,向韩德勤部发起全面反击,粉碎了顽固派的大举进攻。

半塔保卫战胜利以后,刘少奇、张云逸等人率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移驻盱眙大田郢。在刘少奇亲自指导下,路东地区普遍建立了县、区、乡各级党组织,并由秘密状态转为公开活动。8个县的区乡政府相继成立,全区性的政权机构路东联防办事处和联防司令部也于4月18日宣告成立,贺希明、邓子恢先后任联防办事处主任,杨梅生任联防司令员,陈庆先、刘顺元先后任政委。联防办事处任命了各县县长。在党的领导下,联防办事处制定颁布了《临时施政纲领草案》和惩治汉奸、减租减息等条例,开展了以“三七分租、二五减租”“分半给息”“老债停息还本”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减租减息运动;取消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实行合理负担、征收公粮等经济政策。同时,县、区、乡武装和自卫队迅速发展,工、农、青、妇等抗日团体普遍建立,路东地区已形成拥有约100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为华中各地创建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新鲜经验。

1940年夏,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路东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新的进攻。5月下旬,日军从津浦铁路沿线抽调重兵“扫荡”盱眙等地;27日,日伪军1000余人再次占领来安城,企图深入根据地抢粮,破坏夏收。新四军第五支队首先反击来安之敌,采用火攻使困守来安城之敌葬身火海;29日拂晓又顽强打退日军由滁县开来的援兵,共歼日伪军数百人,粉碎了日伪军的抢粮计划。7月初,盱眙大通镇、来安屯仓区等地的反动地主武装掀起暴乱,残杀抗日民主政权干部,围攻地方武装。在反共顽固派的紧密配合下,暴乱很快蔓延到六合、仪征等县。在中原局的正确领导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五支队、地方武装和保安部门相互配合,坚决扑灭反动地主的暴乱,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新四军第五支队与第四支队七团、八路军第五纵队六八七团,协同开辟了淮宝地区。该地处于洪泽湖和高邮湖之间,是联系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的枢纽。半塔保卫战以后,韩德勤部退守该地,使其成为进攻路东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基地。8月初,新四军和八路军的四个主力团共同发起淮宝战役,经半个月的战斗,重创顽军第八十九军三十三师和鲁苏皖游击第七纵队秦庆霖部,平息了顽固派煽动的刀会骚乱,并争取了广大受蒙骗的刀会群众。8月底,成立了淮宝办事处。

淮宝战役刚胜利结束,日军即对路东根据地发起了大“扫荡”。8月下旬,日伪军从南京、扬州和津浦铁路沿线共出动1万余兵力,先占盱眙、来安县城,再于9月5日在20多架飞机配合下,兵分七路“扫荡”路东抗日根据地和淮宝地区。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地方党组织、政府和群众援助下,历时12天,与敌作战65次,伤日伪军6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第四支队七团政委徐世奎等一批指战员在盱眙龙王山战斗中英勇牺牲。反“扫荡”战斗胜利后,路东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本专栏由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 室和江南时报社共同推出)

猜你喜欢

  • 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51|陈毅元帅在水西使用的字典

  • 江苏抗战志略⑨|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 甘肃榆中强降雨致道路中断 已转移被困群众352人

  • 高温又来了!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俄失联客机坠毁,“无人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