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吴佳霖 广州报道
7月8日,十五运会组委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举行主题为“开放共享、携手并进”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粤港澳联动办会举措、阶段成果等。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实属首次,在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创新与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背景下,筹办工作亮点纷呈。
会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港澳工作协调部副部长、省委港澳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志华向大家通报了一个好消息,“粤港澳体育湾区发展模式和先行先试实践研究”已经列入了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组委会正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和典型案例征集。“希望大家争做‘主人翁’,贡献‘金点子’,多讲讲经验,多聊聊做法;用研究出思路,用案例带路子;全民话全运,全民共献策,激发全运创新活力!”
据了解,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推动三地规则衔接与机制创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于7月7日正式启动 “粤港澳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申报及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此举旨在深化粤港澳三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协同合作,为“后全运时代”的体育湾区建设积累经验。
据悉,课题需围绕十五运会筹备中粤港澳三地的规则衔接、要素流动及体制机制创新展开,重点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实践路径。参考选题包括跨境赛事组织、通关便利化、场馆共享利用、文化遗产融合等。
广州体育学院数字体育教研室主任魏冉在现场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本次课题研究降低了参与门槛,邀请全社会群策群力。如有意向,需在8月1日前向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课题评审办公室指定邮箱(szwhllb@gd.gov.cn)递交申请材料。本次课题与案例的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大湾区规则衔接的制度创新,为“一国两制”下的区域融合树立新范式。
据悉,有关单位从事粤港澳工作的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均可申报。课题研究周期为自确定为课题负责人之日起至2025年11月20日,不设延期。课题申请结项时,须提交一篇6000—8000字左右的专题研究报告。鼓励申请人在党政刊物或公开刊物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或以著作、论文、决策咨询报告等形式作为课题结项成果。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课题评审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对于优秀成果,将协调有关部门推荐至核心刊物上进行发表。对于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优秀成果,将呈报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