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昌消费者王先生向都市现场栏目反映
他在网上找到一家家装工作室
本想打造环保安全的新家
结果却陷入了一场持续几个月的消费纠纷
这全屋定制也变成了“全屋闹心”
怎么回事呢?
王先生介绍,今年5月下旬,他的妻子在网上被一家家装工作室的推广内容吸引,随后添加好友联系对方上门量房。一位“万老板”声称板材的来源都是自家工厂,还负责设计、板材和安装一条龙服务。实地考察后,王先生发现是一家叫“匠致信”的工厂,与对方签订了约30平米、总价一万五千元的全屋柜体定制合同,并支付了11000元的定金和货款。然而,问题从第一批柜体板材进场就出现了。
王先生表示,对方开的是夫妻工作室,去到他们的工厂后,他发现有些板子有起包、开裂、开胶的情况。当时他反映了这个情况,说千万不要安装到他家,“万老板”承诺说不会,但王先生发现工厂里有问题的板子,还是出现在他家里。他检查发现了有很多爆边的、破皮的板材。
板材质量问题未解决,王先生又发现后续安装的柜门同样存在多处破边、开裂、漏胶的情况。他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联系了工作室负责人,要求更换或者重做,而面对王先生的质疑,工作室最初的解决方案是“修复”。但这种所谓的修复,在王先生看来无异于“二次伤害”。
王先生说,当时发现柜门有破边,工作室就拿胶帮他涂了一遍,造成有色差很难看。像这样的问题大概有十几二十处。既影响使用,又不美观,更让王先生担心的是,当初选择莫干山的板材就是为了环保,现在涂了胶很可能甲醛超标,影响全家健康。
王先生强调,这样的装修效果让他非常糟心。记者注意到,与王先生签订合同的是个人,合同上既没有注明公司信息也没有加盖公章。王先生说,当他再次联系这个工作室时,对方竟然彻底失联,导致他投诉无门,最终只能求助于媒体。
王先生提出,目前他希望工作室能够帮他把这些问题柜子是全部拆掉,重新做,或者把板子拆掉,对他进行一个墙面的修复的赔偿。但工作室负责人“万老板”现在已经不接电话,完全失联。
南昌:工作室负责人自称有工厂 工厂澄清:不是老板只是代加工
板材劣质,修复无果,拒不退换,商家失联......王先生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完全属实呢,这样的遭遇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问题呢?记者能帮助他找到失联的商家么?
为了核实相关情况,记者找到了位于南昌县八一乡甫下村的南昌匠致信全屋定制工厂,然而偌大的厂房内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值守。
沟通中,工作人员告诉消费者,这家工厂的老板姓高,和跟他们签订合同的人,不是同一个人。签订合同的万先生,与该工厂的关系仅仅是“代工合作”。
随后,王先生夫妻俩拿出了问题橱柜的照片,对方表示这个情况她之前也听说过,到她现在也联系不上这位“万老板”。
南昌:市场监管部门介入 工厂负责人:找不到人
维权陷入僵局,记者转而向南昌县巿场监督管理局八一分局寻求帮助,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终于联系上了“匠致信”的实际负责人高先生,不过对方却表示自己也联系不上万先生。
至此,王先生夫妻俩才确定,自己被骗了。由于并没有万先生的真实身份信息,现在找人都犯了难。
主播点评:莫让“定制”变“维权噩梦” 堵住漏洞需合力
事后,记者向万先生了解到,他们已经联系上了万先生,对方得知有《都市现场》记者介入,已经沟通好后续的继续修复的方案,双方达成一致。事情虽得到了解决,但我们想说的是, 家装行业,尤其是网络定制领域,门槛低、流动性大、合同不规范等问题突出,给了“李鬼”们可乘之机。我们也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家装服务时,务必核实商家资质、签订权责清晰的规范合同、谨慎支付大额预付款,并尽量留存宣传承诺的证据。莫让“全屋定制”的美好愿景,变成“全屋维权”的糟心噩梦。而但如何从源头上堵住漏洞,让消费者不再“踩坑”后求助无门?这需要商家自律、监管发以及消费者自身警惕性的共同提升。
来源:都市现场